翡翠的价格长期只涨不跌,在拍卖市场更是常见翡翠天价。之前缅甸的地震让经销商们为翡翠涨价找到了说辞,而对于翡翠入关收30%的进口关税后,价格更是被明显抬高,每年都以超过30%的涨幅增长。曾有分析表明,过去20多年来对翡翠的开采量相当于300年来开采量总和的10倍,再过20年,缅甸或许面临再无翡翠可开采的处境,这一再让零售商们信心十足地相信翡翠的价格“降不了”。
另一边,对于翡翠毛料的大户们而言,只涨不跌的行情让他们手上囤积了一定的资源,上游标价高、不愁卖的立场,原料进口关税走高的形势,再加上本就是稀缺的资源,这些都让销售终端的翡翠成本不断攀升。近几年有很多地产商开始大资本的介入玉器市场,人为将翡翠的价格炒得很高。这些因素都一次次坚定了销售终端对翡翠价格坚挺的信心。但是,现在市场上高价翡翠很难出货,预计到下半年会好些,翡翠在玉器市场长期的一路领涨,也让翡翠市场现在进入了调整期。
在未来的几年里,人们时于衣着打扮的要求日渐提高,珠宝美玉成了不可缺少的首选饰品。在国际珠宝玉饰品市场上,占主流地位的是镶宝饰品,其趋势是:
趋势一:宝石档次各显魅力。质纯色正的高档宝石在保值与装饰两个方面都出类拔萃,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与完美雕琢,再加上独一无二的款式,使它身价倍增,成为名媛贵妇和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宠物;中档宝石不失身份魅力,价格又适中,对于中产阶层来说是物有所值的最好选择;而低档宝石以其天然的本质、缤纷的色彩和搭配,满足了少女和工薪层女性的需要,极具发展潜力。
趋势二:消费主流拥抱自然。在世界“环保风”的吹拂下,厌倦了都市文明的现代人开始拥抱自然,首饰的消费潮流也随之改革,追求以自然物为造型的首饰充满立体的质感,时尚的品味与天然的美妙光泽。
趋势三:人造宝石的自行设计。人造首饰可以将梦想变成真实的世界。设计师们瞄准这一方向,采用各种墓本廉价的材料,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国际流行的一种外缘为圈形,内镶可替换宝石的珍藏品款式,可让购者自选色泽,获得一种设计首饰的满足感。
趋势四:成套宝饰颇受欢迎。成套设计、发售的宝石饰品风格多样,与服装、化妆搭配,既可整套一起使用,又可拆单佩戴,方便适用,在欧洲极受欢迎,其中中低档红宝石、蓝宝石、珍珠等组合饰品最受消费者欢迎。
正因长期的走高,才造成了翡翠市场稍有降价的消息便引起关注的原因,零售商和毛料大户们虽然各有立场,但对于消费者的考虑来说,如果用来收藏保值,低端翡翠降不降价的影响无关痛痒,真正种色都好的稀缺资源价格却依旧。但值得买家注意的是,翡翠的变现渠道有限,“黄金有价玉无价”,影响和决定一件翡翠饰品的因素太多,而主客观的不确定性强,所以很难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回收体系,即便是行内的“以旧换新”也非真正的变现。记者从典当行了解到,除非急于用钱,不然通过典当行变现的翡翠很少,所以市面上现在存在翡翠典当业务的典当行其实非常少。因为本就低于市场价格的典当行,对于没有行业标准的玉器典当更是低价格,翡翠的价格差异大,零售和批发的差价有的达到20%,翡翠鉴定的专业性极高,所以开展了翡翠典当业务的典当行,给出的价格甚至很难达到市场价格的二分之一。相反,对于翡翠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买家而言,有典当业务的典当行或许也能成为“淘宝捡漏”的另一选择。
新华网昆明3月28日电(记者 余之臻)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2012年4月22日至5月15日举行以“玉出云南,翠誉中华”为主题的云南翡翠展,上百件玉石藏品将在展会上亮相。
该展出由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润德珠宝有限公司承办。据介绍,国家博物馆的云南翡翠展将分为原石展览、翡翠历史展、翡翠制作工艺及翡翠精品四个展区,介绍翡翠开采过程、明清近代皇家翡翠艺术品、传统匠人琢玉情景以及翡翠艺术精品,全方位演绎“翡翠文化故事”。其中在翡翠精品展区将有上百件玉石藏品参展,包括6套清代玉加工道具、40件清代翡翠饰品、缅甸11个知名矿山的图文资料,以及润德高档翡翠饰品和摆件。
耳环又称耳坠,是戴在耳朵的饰品,古代又称珥、珰。大部份耳环都是金属的,有些可能是石头、木、或其他相似的硬物料。不管男女都戴耳环,但现今还是女性比较多一点。
耳环透过一个在耳珠内的穿洞来勾住耳朵(除了夹式耳环之外),其他选择包括耳骨、耳门、耳内侧等等。“穿耳”通常指穿耳珠,其他部份会特别指明。耳珠是耳朵中神经线最少的一个部份,穿耳后康复的时间亦较短。其他部位如耳骨、耳门,则比较容易发炎。
耳环可以由金属、塑胶、玻璃、宝石等物料制成。有些是圈状的,有些是垂吊式的,有些是颗粒状。耳环的重量和大小受人体的承受能力限制,有些习惯戴重耳环的人,戴久了便会发觉耳珠和耳洞都被拉长了。
相传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双目失明了。后来,她幸遇一位名医,名医认为她可以复明。在征得姑娘的同意后,拿起闪闪发光的银针在她两侧耳垂中各刺一银针后,奇迹出现了,姑娘重见光明。姑娘非常感激,于是请银匠精制一对耳环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记名医之恩。当姑娘戴上银耳环后,她日益眉清目秀,并逢人传诵名医的声名。穿耳戴环能明目的奇迹相继传开以后,许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妇女都纷纷穿耳戴环,并流传至今,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其科学原理的依据是我国古代医学中的一种“耳针治疗”,即用小毫针、皮内针或其他方法刺耳穴进行治病的。现代医学证实:耳垂正中具有穴位,刺激它对保护视力和防治麦粒肿、急性结膜炎、老年白内障、中心性视网膜炎等各种眼病,特别是对近视眼有良好的疗效。
玉摆件是造型上更具有雕刻特征的一类玉制品。玉摆件在古代不发达,在明清时才有重大发展。解放后,因不兴装饰打扮,玉首饰没有发展空间,玉摆件便成了玉器行业重点发展的品种,成就很高,故新玉摆件的工艺质量和艺术质量都很高。玉摆件主要有如下品种:
(1)玉山子 是一种保持玉石料原形的基础上,按照“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构图法则来表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历史场景,或浮雕、或深雕,使山水、树木、楼台、飞禽、人物等构成远、中、近景的交替变化,以取得玉料、题材、工巧的统一。米高,小的只十几厘米大小,以白玉为多,细腻而精巧,有沉静、典雅之书卷气,为案头摆设。大型玉山子场面宏大,气势蔚为壮观。大型玉山子是扬州玉雕的传统技艺。
(2)玉座屏 又叫插牌子,是用薄片大块玉料为屏心,在其上用浮雕技法表现山水人物,然后再配硬木的屏座。由于大块玉料少见,故插牌子也是比较名贵。选料以白玉、青玉、碧玉、翡翠居多。插牌子见于汉代,明清时期盛行。
(3)玉人物摆件 人物摆件有佛像、仙人、神话人物、仕女、老人、小孩、历史人物、现代人物及外国人像等。人物造型要求注重身材,注重人物脸部的刻画,注重人物神态及情节内容。表现形式以圆雕为主。一般都选用质地细腻、颜色均匀且沉稳润泽的翡翠、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青金石、珊瑚、绿松石等高档玉料,带俏色的玛瑙也是人物摆件的主要玉料之一。
(4)玉兽摆件 有瑞兽,如龙、凤、麒麟、朱雀、辟邪等;也有写实兽,如鸡、鹅、牛、狗、马、熊等。作品有单件、成对、成套之分,如套八鹅、八骏马、套熊等。用料比较广泛,尤其是杂色料最宜。
(5)玉雕花鸟摆件 玉件花鸟又可分为花卉、鸟类、花卉瓶等。用料广泛,如翡翠、珊瑚、绿松石、玛瑙、岫玉等。题材多选用牡丹、月季、山茶、牵牛花、萱草、梅、兰、竹、菊等,也常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寓意吉祥如意的组合花卉,如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喜上眉梢(梅花、喜鹊)等。为增强作品生活情趣,花卉间常配有鸟雀虫草。 玉件鸟类,以自然界各种鸟类为题材对象,用写实手法造型、施艺,形成玉器鸟自然、生动、清新的风格,在用料上以色彩清丽的岫玉及色彩鲜艳的玛瑙居多。鸟有凤凰、仙鹤、绶带鸟、鹭鸶等鸟直立于枝头或栖居于树尖的自然优美姿态,故名“树本鸟”。 花卉瓶玉插花瓶不同,是玉雕花鸟摆件中特殊品种,其造型特点是以玉瓶作为花卉依靠的骨架,在玉瓶的正面和两个侧面均雕刻大丛整株的花卉。玉瓶有活盖,也掏膛,玉瓶掩映在花丛之中,做工精美,是现代玉花鸟摆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宛若珍世奇葩的珠宝,流传着一生无尽的独到传奇,每件珠宝在表白自我的精彩中,绽放着世间唯一专属的美丽,有时这种魅力来自于材质本身,也有时是源自设计师赋予它的生命力。当珠宝设计师们向东方伸出爱慕之手时,这份情缘便开始在东方每一个风情的角落悄然生长着。当文化元素跨越国界时,我们也不难在国际大牌的设计中,找到中国的龙和凤,玉石和黄金,这些中国人最爱的材质和图腾扎根国际珠宝舞台。
东方人爱玉,喜爱黄金首饰早已经是世人皆知的事情,这些颇具中国特色的材质如今被各国珠宝设计师争相采用。伴随着东方文化的勃兴,近年来翡翠玉石、黄金铂金等珠宝开始在众多国外品牌中出现,以示对中国文化的敬意。
如果你深谙中西方的珠宝文化,你会发现,西方人自古就对钻石情有独钟,而对玉的认知却很少,这也是为什么国外高级珠宝品牌极少有玉质珠宝作品的原因。相反,在东方,玉一直以一种高扬的精神品质被融入了深刻的文化和道德根基之中,因此,自古以来东方珠宝中有大量的玉石制品,而少有钻石。现如今,玉石早已摆脱原有的地位,飞升至各个国外珠宝大牌的座上客,也许这意味着“中国玉时代”的真正到来吧!
绿色翡翠的价值已经被世界认可,为此国家还专门出台了翡翠评定标准,而其他颜色的翡翠以及其他品类的玉石,也许知道了解的人还并不多,其实这些玉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价值绝不逊色于绿色翡翠。就拿和田玉来说,多产自中国的新疆,不仅是国人喜爱的材质之一,更可以骄傲地对世人说这是“Made in China”的宝贝,兼具收藏性与美观性于一身的它,现在也成为被很多珠宝设计师宠爱的中国材质。
“龙”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善变化、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从青鼎纹饰到皇室珠宝将龙形作为装饰,可以追溯到商代。龙,以一种超凡博大的气势,带领我们跨越了数千年“龙文化”的历史之河。且在我们的服装文化、珠宝文化中一直拥有重要地位。中国龙,在漫漫数千年的历史画卷中经历过兴衰、磨难,如今潜龙腾飞在天,这种拥有博大气势的图腾飞跃在众多国际品牌的珠宝首饰中。
千变万化的京剧脸谱、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享誉世界的中国水墨,这些被称为国粹艺术的内容如今都和珠宝联系起来。国际珠宝设计师似乎爱上了这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国文化,有的将京剧脸谱作为设计元素,有的将中国水墨加以演绎打造出写意珠宝,更有甚者直接“拿来主义”,将中国汉字搬到首饰之上,不得不说中国文化已经浸润到珠宝设计的骨髓中了。
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人们十分注视的。据《礼记.玉藻》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玉是吉祥物,能祈福避祸,带来好运。古人佩玉不仅在于把玩,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功用,佩玉能使人的行为举止有节度、高雅。玉的这种用途类似于现在的旗袍、高跟鞋,有《诗》为证:“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原来,古人礼服有两套相同的佩玉,腰的左右各佩一套,每套佩玉都用丝绳系联着。上端是一枚弧形的玉叫珩,珩的两端各悬着一枚升圆形的玉叫璜,中间缀有两片玉,叫做琚和,两璜之间悬着一枚玉叫做冲牙。走起路来,冲牙和两璜相撞,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正是冲牙和两璜之间相撞发出的声音起着制约人们行为举止作用。尤其是走路的姿态。如果轻移莲足,凌波微步,玉组珮间轻轻碰撞,叮铃有声,煞是好听,更显轻盈优雅;若是大步流星,各部分的玉器就会激烈撞击,声音噪杂,给人以粗鲁无礼的感官,使佩带者不能体察到自己步态的失仪,自然而然地作出收束调整。因为有此规范步态的作用,又被叫做“玉禁步”。由此可见古人利用配饰就将活蹦乱跳的女孩塑造成步步生莲花的大家闺秀,比起野蛮原始的裹小脚的手段,要高明得多。
但细心体察,其实二者却是殊途同归的。玉禁步也好,裹小脚也罢,都是对女性天然心性的压制,只不过一个春风拂面,一个暴风骤雨罢了。传统礼教对人的束缚早已被批得人人喊打,其压制手段也被一一摈弃,裹脚布被扔进了垃圾堆,玉禁步也被封存进博物馆,不再为害人间。我们似乎应该感慨时代的进步,欢呼身心的解放,但殊不知,借尸还魂,新瓶旧酒的事人类从来是不乏干的。不要以为耸人听闻,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高跟鞋,却正是这个时代的“玉禁步”。
不论有意无意,高跟鞋和玉禁步的功用本质上是一样的:压抑自在奔跑的天性换取人为框定的姿态美。而从生理角度来说,穿着高跟鞋更是强行改变了人类经由千百年进化优化的自然体态,不仅对脚进行束缚,且进而因为长期保持踮脚状态对踝、腿、腰直至整个身体构造都产生影响,是一种违背自然天性,追求病态美的反人类的工具,与裹小脚没有本质的区别。对身体的危害,高跟鞋逊于裹脚布,却甚于玉禁步。
当然有人会说有得有失,穿高跟鞋能拔高体型,塑造美感,由此得到的满足感是很值得付出牺牲的。况且穿着纯属自愿,并不存在裹脚时代那种“迫害”嫌疑,一个愿打一个愿埃,实在无可厚非。
任何的宝石材料都要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尤其是玉石,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翡翠的上蜡和翡翠的浸蜡都是对翡翠的后加工所进行的一种工序,但两都有本质上的区别。
翡翠首饰在雕琢之后,往往都有上蜡以增加其美艳程度。所以翡翠首饰不能与酸、碱和有机溶剂接触。即使是未上蜡的翡翠首饰,因为它们多是矿物的集合体,也应切忌与酸、碱长期接触。这些化学试剂都会对翡翠首饰表面产生腐蚀作用。另外也不要将翡翠首饰长期放在箱里,时间久了翡翠首饰也会“失水”变干。长时间的佩戴会使首饰色泽暗淡,此时可以到有信誉的珠宝店去抛光翻新。重新整修和抛光,将使您的翡翠首饰光洁如新,重新焕发无穷的魅力。
对翡翠来说,加工的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打蜡,打蜡是在翡翠抛光完成之后在其表面打上很薄的蜡层使得其更光滑,光泽更强,这道工序对翡翠本身的各种性质是不产改变的,因此上蜡也被认为是优化的一个过程。但是有一些翡翠本省结构疏松,也就是说翡翠的种水差,种粗水干,一些商家往往会将这类东西在打蜡的过程中放入蜡槽中浸泡,就是把翡翠成品浸泡在熔化的石蜡之中,保持一段时间,使石蜡沿翡翠表面上的各种空隙浸入,这样就会使得东西看上去更优质一些。如果翡翠的质地较为紧密,蜡的浸入仅在表层,翡翠经过上蜡,可使表面的小凹坑、小孔隙填平,增强表面的光泽和透明度。如果翡翠的质地比较疏松,或者是经过各种酸洗,包括传统的杨梅汤,都会使翡翠的孔隙增多,而导致较多的石蜡填充到翡翠的内部。在国家珠宝玉石鉴定标准里面明确规定,蜡过多的翡翠视为处理翡翠,且浸入蜡较多的翡翠,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蜡老化产生白花,指使翡翠的透明度(即翡翠的水头)变差。有些翡翠会因为蜡的质量不好,仅半年时间就会产生这种变化。所以,这种蜡的填充工艺与上蜡不同,可称为浸蜡处理。
浸蜡处理与酸洗充胶处理不同,浸蜡处理的翡翠没有经过强烈的酸洗,结构的破坏不强烈,没有对翡翠的耐久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另一种情况是,天然翡翠的结构本身就相当疏松,例如粗粒结构的翡翠。但只要含蜡太多,都可能会因蜡的老化导致翡翠的透明度裂化,都可当作浸蜡翡翠看待。这类翡翠用肉眼很难辨别出来。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
浸蜡翡翠与上蜡翡翠有下面的特征可以加以区别:
(1)用紫外荧光观察。浸蜡翡翠的紫外荧光强于上蜡翡翠,一般为中等强度的蓝白色荧光,甚至可以有较强的蓝白色荧光。
(2)用红外吸收光谱仪检测。红外吸收光谱可以更好地区别浸蜡和上蜡两种翡翠。浸蜡翡翠的2925cm-1波数吸收峰很强,接近零透过率,即接近底线,而上蜡翡翠的2925cm-1波数的吸收则较弱,离低线较远。
在测试样品的红外光谱时,要注意样品表面是否有蜡层,尤其是翡翠花件,在凹坑处的蜡没有擦干净。表面的蜡层会影响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也会影响紫外荧光的真实性。
(3)浸蜡翡翠的修复。发生老化的浸蜡翡翠,可以再经燉蜡,使产生结晶的老化蜡重新熔融,即可消除因老化造成的不良影响。
日前,新石器时期玉器精品在中国古代神玉展举行,这是中国艺术馆首次推出“古代玉器专题”的展出。此次展出包括璧、琮、玉镯、锥形玉器、吸玉带及环等玉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各个朝代有代表性的玉器。展览的举办,让人联想到艺术品市场中的玉器收藏与拍卖。
在艺术品投资领域,玉器一直拥有热烈的氛围。在国际拍场上,佳士得上拍的高古玉器数量最多。北京瀚海、北京保利等内地拍卖公司也常年持续推出玉器类拍品。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古董珍玩夜场,一件清道光“慎德堂宝”交龙钮宝玺以9085万元成交;一件乾隆“太上皇帝”圆玺以6800万元起拍,并以1.61亿的天价成交,刷新了御制玉玺和白玉拍卖的世界纪录。玉器的价格虽进入了亿元时代,但其鉴定难度亦加大,在收藏市场火爆的今天,藏家应如何辨别玉器的真假?玉器收藏将何去何从?
新玉玩的是料,古玉藏的是魂
中国人爱玉自古有之,在儒家文化中,更是将玉与君子联系起来——“君子比德于玉”、“君子重玉轻珉”的观念盛行。上海古玉收藏鉴赏家、古玉社创始人张慧表示:“玉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和民族象征,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骨髓之中。玉器,特别是古玉已经成为富裕阶层投资、收藏的首选,价格上也容易炒作,甚至出现天价。”中华玉文明自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一直到今天,从未间断,其本身就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张慧认为:“玉器从古代就是神器、王器、礼器,它是统治者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拥有的。古玉自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是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竞相收藏的藏品,经过历代藏家的搜集,流散于市场的真古玉已经成为非常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相对于明清玉器和现代玉器来说,无论是从文化鉴赏还是从投资的角度,收藏高古玉更具有投资潜力。”
玩过古玉的人大多认为,古玉“看不懂”,收藏难度高,在收藏界流传着买古玉不如买新玉一说。“目前收藏热席卷全国,民间藏友估计有8000万,但其中真正懂得藏品鉴定的,少之又少。因此,古玉投资和收藏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投资者往往会投资鉴定难度较小、玉质又好的明清玉器和现代玉器。实际上,这个阶段的玉器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价值是根本无法和高古玉相比的,新玉玩的是料,古玉藏的是魂!”张慧说。
对于新石器时期玉器精品亮相中国古代神玉展的意义,张慧认为:“展览给民众提供了更多欣赏馆藏真品的机会,这对于古玉收藏和投资者的意义非常重大。目前投资者接触和了解古玉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官方考古出土的很多藏品,普通民众很难一探芳容。由于没有官方和民间藏品的对照资料,民间收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此次古代神玉展规模不大,的确是对民间古玉投资和收藏的又一次有益促进。我相信随着更多国藏古玉的公开展出,将会对民间古玉收藏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为古玉收藏外部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
价值无法用金钱估量
“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句话撩动了无数藏家的神经。古玉蕴藏的价值自古以来就很高。张慧认为:“古玉是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遗产,很难用固定的市场价格来对号入座。但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任何艺术品只要进入流通领域,一定会有交易价格,古玉也不例外。很多收藏家将国内外古玉拍卖图录的成交价格作为古玉的市场价,这是片面的,因为拍卖价格是竞价的结果,不能作为古玉市场价判断的唯一标准。”
藏家和投资者应该如何判断玉器的收藏价值呢?在张慧看来,古玉的价格主要受雕工、玉料、时代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将古玉价格从低往高排列的话,就雕工而言为:素面、阴线刻、剔地浅浮雕、透雕、高浮雕、圆雕;就玉料而言为:地方料、碧玉、青玉、青黄玉、青白玉、白玉、羊脂玉;就时代而言,高古玉器遵循:新石器时期、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古玉和明清玉器遵循:民国、明代、唐、宋、元、清中期。当然,玉质、工艺也要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看才行,防范闹出‘和田玉猪龙’的笑话。”
有人说,一般物品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使用期限到了,便没有了价值。而玉器却可以永远地保存下去,并且还会越来越升值、保值。张慧表示:“古玉的价值,首先在其文化内涵,在新石器晚期的神玉阶段,玉器是巫觋沟通天地的法器,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商周礼玉阶段,玉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政治权力从宗教、军事权力中分离出来,在王权初立的阶段,玉器成为政治权力、社会地位的象征,作为一种国家典章制度,它是不可僭越的,从西周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礼器就说明了这点,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中国8000年的玉文化历程中,古玉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的。其包含的历史、文化、宗教、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民间鉴定缺乏渠道
现在,国内造假玉器较为集中的地点是江苏徐州和安徽蚌埠。张慧表示:“在当地的玉器店里,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齐家文化玉器、战汉玉器、明清玉器都已经规模化经营,种类很全,应有尽有。目前的问题不是对仿古文物进行监管这么简单,而是对民间真品文物的鉴定、流通提供合法的渠道。如果你有渠道可以鉴定、买卖真正的允许市场交易的民间文物,那么仿品的市场基本上就不会存在了。”
对于市场上频频出现并流通的仿古玉应该怎样看待?仿古玉到底算什么?对此,张慧认为:“古玉造假者有两类,一类是专门制造仿古工艺品,也以工艺品的价格卖,进入市场后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通过关系流入文物交流渠道,又买通所谓鉴定专家,把赝品当做真品牟利;另一类是专门制造高仿文物,冒充真品卖,这类属于诈骗范畴,司法部门应该参与立案调查,打掉源头和交易渠道,才能净化市场,保护投资者。”张慧接着说,“目前国家认可的文物鉴定机构都是针对文博系统内部的,不对外承接鉴定业务,那些所谓专家鉴定,是指退休专家以个人或拍卖行特聘专家的名义,参与收费鉴定活动,如每件100~200元,鉴定证书在1000~2000元,这里面就有问题了,他代表的是个人观点,不是官方意见。因此本身就不应该作为判断文物真伪的标准。如今收藏市场发展太快,大多数投资者都缺乏文物鉴定的基本知识,被某些专家和拍卖行利用,将鉴定作为赚钱或欺诈的工具。应当通过行业法规限制这些专家的私下鉴定行为,另外国家应该尽早开设面对民间文物的鉴定机构,为民众提供鉴定服务。”
高古玉的市场行情长期受存世数量、真伪鉴定等因素困扰,市场规模有限。除此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张慧认为:“高古玉的交易涉及出土文物的管理,按国家规定是有严格限制的,如果要公开交易或拍卖,必须事先征得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文化管理部门对古玉的交易渠道,一直抓得很紧。虽然近年来已经逐渐允许民间人士收藏古玉,但对于古玉的流通渠道还是有严格的限制,比如今年的上限到宋代,那么宋代以前的古玉都无法通过拍卖市场流通。市场繁荣的前提是有市场,目前的法律规定,并不支持民间古玉市场的运营。这就涉及修法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相关条款,当前繁荣红火的各地古玩市场、古玩店、民间收藏家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何来繁荣发展?”
投资要有耐心
当前,在国内拍场上,玉器藏品基本上都是明清玉器,究其原因,张慧认为:“首先,现代人对玉器的审美观尚停留在感官认知领域,雕工精美、晶莹剔透的明清玉器,自然受人追捧。其次,目前对于古玉真伪的鉴定,尚无科学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只停留在眼学的层面上,收藏古玉需要有多年的实战修炼,如果解决不了鉴定问题,市场自然认同度低,价格也上不去。未来,随着更多的民间古玉真品面市,将会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市场交易也会越来越规范,市场将趋于繁荣,这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古玉投资者要有耐心,才能有收获。”
纵观历年的玉器拍卖,海外以新石器时代、商周、战汉时期的数量较多,内地则汉代玉器多些。张慧表示:“国内的几大知名拍卖行,基本上只能委托明清时期的精品玉器上拍,战汉玉器和高古玉很少受理。现在出现在拍场上高价成交的,基本上是海外回流文物,或者是传承有序的传世品,但相对于民间庞大的藏品数量,能够上拍成功的拍品寥寥无几。国外的拍卖行则没有这个限制,而且国外的收藏家对中国玉文化的理解和鉴赏水平,要比国内普通投资者深厚得多。”
张慧同时提醒古玉收藏和投资者,一定要学会区分和选择拍卖行。“中小型拍卖行多如牛毛,大多数都不是靠拍品成交收取佣金,而是收取前端的图录费和鉴定费,一场拍卖1000多件拍品,光图录费就能收个上百万。这类小拍没有稳定的客户群体,拍卖现场基本上都是卖家和托儿,真正能够成交的极为稀少。这种业态如果长期存在,无论是对于正规的拍卖行还是民间收藏而言,都将是毒瘤。”
受收藏环境和文化理念的影响,在张慧看来,国内收藏热的兴起是近20年的事情,与国外上百年成体系的收藏相比,国内收藏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外的收藏家青睐的藏品种类是历史和文化内涵更为丰富的高古玉。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战汉时期的精品,是国际投资者梦寐以求的藏品,尤其以战汉玉器的价格最高。随着国内收藏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运营,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调整收藏和投资理念,将重点转向高古玉收藏,带动拍卖行的积极性,推动古玉、高古玉拍卖市场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张慧对古玉收藏投资的建议
首先,作为普通收藏者,应该在买东西前,先确定主要的收藏方向,并且钻研相关的收藏与鉴定知识,这不是看几本书就行的。要多看真品,才能把眼光养好。渠道也比较多,比如多看馆藏品和高清图册,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藏品各个时代的特征,比较民间藏品的差异。还有就是要多与藏友交流,收藏这行入门很重要,要找对老师,有时候看人比看东西更重要,吸收各家经验,反复求证,要敢于颠覆自己的错误观点,才能不断长进。
其次,不能迷信专家。专家一般只在很窄的一个方向上有研究,不可能是万宝全书。如果他既会看玉器,又会看瓷器杂项,就有问题了。近年来故宫(微博)十重门事件、金缕玉衣事件,与收藏热叠加,很容易吸引民众眼光,特别是那些负面的信息,比较容易被放大和通过网络传播出去。这次的玉凳也是一次典型的民众质疑形成的网络事件。
最后,还要将收藏与投资区分开来。真正的收藏家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是真心喜欢藏品及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历史内涵,并且愿意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下去。这样,成为民间专家的概率就很大。而投资者只是将藏品作为一个投资标的,本身没有对藏品和相关的历史知识做深入的研究,那么他们在藏品的真伪鉴别上只能参考专家或朋友的意见,这样,上当受骗的概率就很高。曾经有人做过统计,仅古代玉器一项,市场上真品的概率不到2%。各个时代仿制的大量赝品充斥市场,对于收藏和投资行业的良性发展都是不利的,也间接造成了目前高古玉卖不过战汉玉器,战汉玉器卖不过明清玉器,明清玉器不如现代玉器的奇特现象,这种文化价值的背离是值得所有人深思和反省的。
翡翠原石,俗称“赌石”。由于原石表面有一层风化皮壳的遮挡,看不到内部的情况,人们只有根据皮壳的特征和在局部上开的“门子”,凭自己的经验来推断赌石内部翡翠的优劣。这就使得人们在翡翠原料交易中,对翡翠原料品质的鉴别成为一件颇为困难的事。这样的交易颇似赌博,所以人们将带皮的翡翠原料称为赌石、赌料或赌货,把这种商业行为也称为赌石。谈到翡翠,就不得不谈及与翡翠密切相关的“赌石”文化,赌石从古至今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赌石也以其特殊的交易方式和文化传统,不断丰富着玉石文化的潜在内涵。随着近十年国内赌石市场的方兴未艾,曾经被人戏称为“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的赌石文化,逐渐引起收藏界的关注,成为未来收藏投资的新热点。
赌石之所以吸引收藏者兴趣,关键就在一个“赌”字。赌石首先赌的是翡翠原石表皮下余料的品质。赌中者,一夜暴富;赌输者,倾家荡产。而事实上,赌石文化发展的源头,并不是为了一夜暴富的“赌”,而是中国沉淀了千年的玉石文化。因为赌石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需要精湛的鉴定技术,赌石鉴定技术要靠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甚至还有个人悟性的因素在里面。
虽然,近两年金融风暴席卷市场,但是由于翡翠资源的稀缺性等原因,赌石作为收藏品,作为一种投资手段,一直都受到藏家追捧,赌石市场也是一路走高。在今年缅甸的翡翠公盘,有近1万块原石出现在各路买家面前,各路买家各显神通。客观上来说,翡翠生产厂商都是经过“赌石”这个环节来获取原材料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赌石”这种经营行为是渠道上游获取高额回报的主要手段。
原生色
次生色
颜色对玉石来讲是极其重要的,颜色是玉石最直观、最易于识别的一种性质,也是其价值所在。实际上至今颜色仍然是作为鉴别不同种类玉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翡翠颜色的观察和描述很重要,翡翠评价中颜色差少少,价钱差很多。
古人云:"玉有五色"。而翡翠有六种主色调,主色调有白、紫、绿、黄、红、黑,其各主色调系列的颜色变化十分多彩,所以翡翠的颜色何止六色。
翡翠很颜色变化很大,决定了翡翠的价值变化也很大,若要想知道为什么翡翠的颜色丰富多彩,就不得不从翡翠的颜色如何形成去追索,应从大的方面宏观着手,即探究翡翠的原生色和次生色由来。
翡翠的原生色和次生色之分--"皮色"与"肉色"。按照翡翠颜色的地质作用成因,将颜色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这种分类,对它的根本成因及其颜色工艺性能及利用很有意义。
翡翠的原生色:行业内将原生色称为翡翠"肉"的颜色。原生色指的是翡翠在地表以下,在各种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颜色。这种颜色与翡翠的矿物的化学元素、矿物成分有密切关系,即在翡翠晶体的结晶作用过程中形成。它是比较固定的颜色,用酸是不可能溶走的,如白色系列、紫色系列、各种色调的绿色系列、黑色系列翡翠的颜色均属于原生色。
翡翠的次生色:行业内将之称为翡翠皮的颜色。它是外生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颜色。在翡翠露出地表之后,它所处的环境与原来形成时的环境有很大变化,处于地表常温、常压、氧化、多水条件下,许多矿物化学性质方面不稳定,再加上日夜温差变化等,产生了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由于氧化、水解等作用的结果,在翡翠外表就会形成风化壳。这些由于从翡翠中释放出的铁形成的氧化铁,呈胶体淋漓渗透于翡翠晶体粒间孔隙中或微裂隙中所致。此颜色是外来的氧化铁机械渗入晶体孔隙中而致色,所以不是翡翠晶体固有的颜色。这种颜色用强酸浸泡有可能溶走,从而使翡翠褪色。次生色包括黄色系列和红色系列。